大剧院、档案馆、美术馆, 这些文化地标“城发造”!
发布时间:2022-12-28 点击数:1544
12月27日,宜昌五大公建项目集中开工。其中,由宜昌城发集团投资建设的宜昌大剧院、档案馆、美术馆备受市民瞩目期待。3处文化新地标选址何处?何时建成?有哪些功能?城发君为您揭开神秘面纱。
宜昌市大剧院(音乐厅)位于平湖半岛岛头长江溪桥右侧区域,规划总用地面积40000平方米,地上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。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大剧场(1600座)、综合剧场(400座)、小剧场(400座)、音乐厅(1200座)、管理用房以及辅助用房等,建筑高度69米。
设计创作灵感来自于宜昌的江水,为高峡平湖注入现代化气息。建筑局部漂浮于黄柏河之畔,蜿蜒上升的廊道串联水岸景观,将国际范、三峡情、山水韵的精神内核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大剧场、音乐厅和小剧场分别取“水|波”、“林|木”、“星|夜”的意向,营造出别具特色的空间氛围、质感和观演体验。
项目由宜昌城发集团投资建设、北京开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李虎团队设计,总投资约20亿元,预计2024年12月建设完成。建成后,将深化打造多元开放、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,向世界讲述宜昌故事、传播宜昌声音,让世界看见、让世界听见、让世界惊艳。
宜昌档案馆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规划展览馆旁,规划总用地面积16848.57平方米,拟建地下一层、地上五层,总建筑面积约32000平方米。
新建档案馆是一座集“收集保管、对外利用、展览陈列、档案编研”为一体的新时代、综合性、智慧型档案馆。设计理念以石室金匮·巴风楚印为主题,造型以“石室”为创作理念,表达档案建筑沉稳厚重的独特气质。通过立面灵动的韵律变化,呼应宜昌山水奇石的地域文化。室内结合档案馆的特殊功能,中部以特藏库为核心,立面融合地域特殊和文化元素的展示,形成“金匮”的隐喻,使其成为独特的文化载体与建筑室内外视觉中心。宜昌档案馆屋面以方形为母题,如一颗“印章”,通过庭院及采光窗的组合,形成若隐若现的“昌”字,表达宜昌巴楚文化发展繁荣的美好寓意。
设计融入智慧档案的先进理念。响应去纸化的档案理念,设置了包含电子档案库、音像档案库等多种媒介载体的档案库房。在档案管理保存上,智慧型档案馆配置温度、湿度、空气质量等传感设备,通过系统监测,实现储存设备与视频监控、净化设备等联动运行,让档案存储条件处于恒温、恒湿状态。
项目由宜昌城发集团投资建设、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,总投资约3亿元,预计2024年6月建设完成。建成后,将承担全市档案安全保管基地、档案信息利用中心、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、电子档案(文件)管理中心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功能。
宜昌美术馆选址西坝坝头,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000㎡,总建筑面积约30000㎡,地上建筑包含展览用房、藏品库房、公共教育与交流用房、技术与维修用房、管理用房、辅助用房等。
项目秉承绿色、低碳、后现代的设计理念,充分利用西坝岛长江和三江交汇的独特区位和优越的景观环境,塑造了“云卷云舒”展现宜昌自然、历史、人文特色的标志性景观节点,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,彰显了滨江山水城市形象。
项目由宜昌城发集团投资建设,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设计,邀请了Peter Cook 爵士、庄惟敏院士、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作为设计及美术顾问。总投资约5亿元,预计2024年10月建设完成。建成后,将作为我市重要文化综合体项目,集展览陈列、艺术交流、作品收藏、创作研究、公共教育、社会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及附属配套设施于一体,进一步完善宜昌城市功能、提升城市品质、壮大城市能级。
来源:宜昌城发集团